时辰的含义是什么?十二时辰的来历是怎样的
时辰的含义是什么?十二时辰的来历是怎样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十二时辰的由来和含义其实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来鬼谷子十二时辰专题解锁相关知识,带您了解更多您所不知道的时辰知识。
时辰的含义是什么
【子时】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丑时】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寅时】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卯时】清晨5点至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
【辰时】早晨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巳时】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午时】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未时】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申时】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酉时】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戌时】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亥时】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十二时辰的来历是怎样的
十二时辰,是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长期夜观天象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并赋予了它十分贴切的一个叫法,和地支的十二个支恰好对应了起来。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十二个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
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十二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十二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
关于时辰时间的谚语顺口溜
十二时辰顺口溜: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关于时间的谚语:少而不学,老而无识。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懒人嘴里明天多。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