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在古代还有什么说法
结婚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统的说法以及习俗,相信大家在结婚之前都会了解古往今来的一些结婚典故以及相关的习俗和风俗,尤其是各个流程在古代的具体说法以及讲究就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内容了,很多人在了解相关习俗的时候,也会开始接触一些古时候的名称说法,比如说嫁女在古代时候会有怎样的叫法呢?娶妻的时候又是怎样的说法呢?一起来随小编了解一下吧!
一、嫁女在古代还有什么说法
女子出嫁在古代称为“嫁”“归”“适”“许字”“出阁”“出适”“出聘”等,婚姻观念、风俗习惯、身份地位等文化因子就渗透在这些称谓中。
1、嫁 《说文解字》:“嫁,女适人也。”扬雄《方言》:“自家出谓之嫁。”“嫁”字左部表示“女子”,右用“家”表示字的读音,意即女子出嫁到丈夫家生活,做丈夫家族的成员,以丈夫的家为最终归宿,故古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说法。
2、归 《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犹如回家,后也用“于归”称出嫁。“归”字左部表示读音;古代“男主外,女主内”,右部是个“帚”字,是一种清扫工具,表示女子的主要职责是料理家务、打扫卫生,故女子许配也说“执箕帚”,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
3、适 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嫁”和“适”有等级区别,《仪礼注疏·丧服》:“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
4、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五有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字。”上古时期,女子十五岁为适婚年龄,最迟也不过二十岁。对女子来说,起“字”就有了“许嫁”的意思,女子许婚叫“许字”,女子嫁人叫“字人”,而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叫“待字”“待字闺中”。
5、出阁 阁,即闺房,未出嫁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住在阁楼上,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出室”,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出阁”最初指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稂华可尚,出阁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二、古代对外嫁女的称呼
古代对出嫁后的女子老公对外往往称:糟糠,拙荆,内人,贱内;
外人常称:太太、夫人、太座;
古代女子在未出嫁之前是有名字的,但是基本上只有自家人才叫,外人一般都称呼“令嫒”,自家人对外都称呼闺女或小女,女子一旦加入夫家就改姓随夫姓,称呼也改为某某氏,比如陈姓的小姐加到王家,以后外人就称呼她为王氏。
三、出嫁之喜的别称
女儿出嫁古时候称为出阁之喜。别称为,于归之喜,添妆之喜。
1、汉族古代的女子出嫁,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因此叫做出阁之喜。
2、名字的由来则是古代女子的房间叫作闺房,没有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阁楼上,毕竟古代女子的地位不高,需要遵循三从四德。
3、因此古代的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目的是为了不和外界的男子见面,因此当女子出嫁的时候,就叫做出阁,因此出阁之喜就是这么来的。
自古以来结婚成家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相信很多人在结婚前期也会做足非常多的准备,了解各个环节和流程应该怎样设置以及古代女子出嫁前的规矩,再进行各项环节的相关具体安排和协调,在整个婚礼筹备前期都需要投入非常多的心血和精力,在小编今天的介绍下大家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