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缺什么就补什么,真的是这样吗?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永不过时的“补文化”。譬如我们长期倡导的补肾、补肝、补精元、补血气等,通过中医与易经一脉相承的关系,主导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养生纲要。以至于人们在看诸事诸物时,都会忍不住用“补缺思维”来衡量。尤其命理八字,只要大家有所接触,立刻就想了解自己五行缺的是什么,要不要补补?补错了不要紧,宁滥勿缺嘛!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大概是因为穷怕了,所以当了皇帝之后对“五行补缺”的细节就格外重视。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名字上。由于朱元璋出身在文盲家庭,家里文化程度都不高,取名字大多用数字表示,如朱四九、朱五四等等,结果祖祖辈辈命运亦如名字一般卑贱,代代赤贫。这种情况直到他改名“朱重八(八八的意思)”为“朱元璋”之后才得到改观。
所以他当了皇帝就规定自己的后代,取名要严格按照五行排列。怎么排——老祖宗说,五行中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序列,所以朱元璋就以“木”为第一属性,规定但凡老朱家的子孙,必须按五行相生排下去,比如他的儿子辈朱棣、朱权、朱标,孙子辈朱高炽、朱高煦、朱允炆,曾孙辈朱瞻基,玄孙辈朱祁镇、朱祁钰等。除此以外,他还设计了二十代子孙的辈分表,方便子子孙孙生生不绝,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然而朱元璋的改名虽然非常成功,但他推广的那套程序化取名实在太不靠谱。朱元璋身边虽然有位精通《易经》的刘伯温,但是以老朱乾纲独断的行事方式,估计也只得由着他,对于皇帝陛下家族内部的取名问题,他老人家是插不上嘴的。据史书记载,大明王朝历代皇帝多灾多难,老朱家的子孙虽然出身贵胄,但是真正能享福的并不多。朱元璋设计了二十代子孙的辈分表,最后只用了十代就灭亡了。
利用程序化五行这种奇思妙想虽然很方便,但是它错用了五行的概念,就像程序化的八字测命,一样是不值得借鉴的。并且我们回头再看它的出发点,也就是利用“补”的概念来取名,这种缺什么补什么的理论一样大错特错。
我们详解五行对八字的用法,正确的理论应该是“喜欢什么就用什么”,而非“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两个理论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区别就在于:
缺什么就补什么——我住在一个30平米的小宿舍,缺冰箱、空调、电视、跑步机以及一个大大的按摩浴缸。这些欠缺的东西虽然很有用,但是并非必需品,给了我反而成为了负担,我不添置可以住得很宽敞,一旦塞满就会无处立足。请问我应该去补吗?
喜欢什么就用什么——我要寻找一个公寓,因为喜欢晒太阳,所以要有一个朝南的阳台,我喜欢购物,所以挑选在闹市附近,我还喜欢一个人住,所以挑选一个单身公寓,满足这些条件以后,我会住得非常舒心。
我们的命理八字有时候就像一个自然的景观,有些人的命就像参天的大树,有些则像黑暗中的灯烛,甚至还有像冰块,像田土的。《易读网 原创内容》这些自然景观应该按它所求给予所需,比如给与大树雨露,给与灯烛亮光,给与冰块温度等等,而不是要在这些景观中把金、木、水、火、土元素挨个填满。这也是命理八字中,喜用神概念的真正意义所在。
了解了这些以后,今后知道自己命里缺什么,不用怕。有时候缺,未必是不好,世上伟人无数,有几个是八字圆满无缺的?你只要记住,给八字喜欢的,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