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尸、转床、脚后灯,浙江民间传统葬俗:停尸
原标题:批尸、转床、脚后灯,浙江民间传统葬俗:停尸
停尸也叫凉尸,在浙江湖州,老人咽气后,家属要把死者床上的帐子撤去,认为这样做,死者的亡魂可以走出去。
接着把死者的生辰八字的干支及寿终日期(当地人称“祭日”)时辰请和尚或道士掐算,这在当地称“批尸”。和尚或道士领取张长一尺二寸,宽约一尺的长方黄色“批尸纸”,相当于阴间的“通行证”。同时请“土工”(一种专门替死者穿寿衣、停尸、入殓等为职业的人)替死者穿上寿衣。
穿寿衣要讲究有多少(必须是单数)衣领,南浔等地俗称“三腰(棉裤、单裤、罩裤三个腰把)五领(单衣、夹衣、棉衣、罩衣、袍子五个领口)”。男者是员外打扮,俗称“门上新客人”;女者为红裙红衫的夫人装束,俗称“门上新娘子”。
寿衣穿妥后把死者从床上抬出来,名为“转床”。空床上要由子女睡上去打个滚,认为从此可保“百无禁忌”。“转床”就是“移尸”,移到正厅或中堂屋。当地有个规矩:白天死的晚上移,夜里死的第二天早上移。若要经过露天,必须撑伞遮蔽,死者是不能见天的。
尸体躺在门板(叫“挺尸板”)上,要头在东、脚在西,有些地方头朝南、脚朝北,用一条黄色长绸连同挺尸板一起缚住。余姚陆埠以东,死者已婚应横摆,未婚应直摆。移尸时眷属不许哭,防止泪珠滴落在尸体上。死者头枕“元宝枕”,脸上盖一块白布,叫“盖面帕”,传说是吴王夫差死后羞见伍子胥的遗风。
死者胸前放着“批尸”黄表纸,上面压着剪刀、尺镇子各一。死者嘴里要衔有一只系红丝线的小银锭,红丝线拖于口外,叫“衔口银子”。脚穿青缎鞋(或靴子),鞋底绣有梯子(代表“步步高”)、夜明珠(照亮阴间路)、万年青(主福寿)。
在农村鞋底通常是绣大朵莲花(意在脚踏仙莲上西天),脚后点着油盏火,叫“脚后灯”。民间传说是白娘娘去昆仑盗仙草前,在吓死后“停尸”的许仙脚后也点过此灯,故有求回阳复活的意思。也有“今世不点脚后灯,后世会患脚冷症”的说法,还有人说点此灯可以照亮阴间的路。
在死者右手塞一炷用黄绢包的香烛。据说死者在去黄泉的路上,也是要烧香的:左手则塞一个“转床塔饼",据说阴魂途经恶狗村时,用此塔饼打狗(实际是喂狗),故又叫打狗塔饼”。
挺尸板下正中,覆一脚盆,防止犬、猫等家畜匍匐,俗信以为若死者灵魂偶然和天上星宿相合,会变成“活走尸”,这是大忌,必须严防。
在停尸仪式上,大多数人家还要请道士念经,仪式是绕床而走,边走边念念有词:“太乙救苦天尊。”转尸完毕,把死者睡过的床拆除,床架放于露天处,任其日晒雨淋多日或浸于溪水中,数日后洗刷干净再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