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及寓意
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及寓意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及寓意,欢迎查阅!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的寓意
寓意壹: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所以,在中国北方,一到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寓意贰:冬至到 吃饺子 团团圆圆。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这天,一家人就会忙忙碌碌,准备各种饺子皮、饺子馅,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团团圆圆过冬至。
除了北方吃饺子,南方还有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圆圆满满、团团圆圆。
旅游人不容易,忙忙碌碌的一年,虽然寒冬,但依然有着希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煮一壶热茶,温一壶香酒,端上热腾腾的饺子,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聊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也许这一年有很多的不容易,但是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尽可谈笑风生,笑笑那些过去的苦难,既往不恋,未来不忧,只管活好当下,煮好自己喜欢品的茶。
一年即将结束,所有的故事,所有遇见的人,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会在今天以后走向圆满,都会在这个季节结束后告一段落。
冬至是一个转折点。人生的悲欢离合,都会在时间的冲洗后,变得无足轻重。世间万事万物,慢慢变得静默,变得轻如牛毛。
现在,尽管天气越来越冷,但我还是要祝福各位朋友,也许很多旅游人依然身在异乡 ,但看着年越来越近,团聚的日子也越来越快了。
祝福大家在天涯各处,都有美酒美食,希望大家心中常有爱,有温暖,有阳光。可以一家人团聚吃饺子、吃汤圆、祭祖、团圆。生活可以和和美美,一团和气。
冬至吃饺子谚语
冬至到,吃水饺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以上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
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相传战国初年,秦城神医扁鹊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冬天,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
饺子就酒、越过越有。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送行的饺子迎行的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
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