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来历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来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
1.吃面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在很多地区都非常盛行。山东各地夏至日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这是因为夏至虽然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进人“三伏天”。
2.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3.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的来历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养生食谱
丝瓜西红柿粥
中医认为丝瓜性平、微凉而味甘,有清热祛暑、解毒凉血、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润大肠、下乳汁等功效。而番茄性平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现代营养学认为两者富含多种维生素。丝瓜西红柿粥有清热祛暑、除烦止渴、补益利五脏之功,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丝瓜五百克,西红柿三个,粳米一百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
做法: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
百合绿豆粥
在夏季,天气十分炎热。因此,降温防止暑气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百合绿豆粥可以消暑降温,清热解毒,在夏季多喝这款粥,对身体很有好处。
材料:百合30克、绿豆50克、大米100克、白糖30克。
做法:将百合洗净,绿豆洗净,去泥沙;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放入锅内,加入300毫升水,再放入百合、绿豆,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熬1小时左右,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五豆粥
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五豆粥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A等物质。绿豆清暑热生津,赤小豆消肿利水,炒扁豆健脾止泻,黑豆除烦解毒。五豆粥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等功效。
材料:黄豆25g,绿豆25g,赤小豆25g,黑豆25g,炒扁豆25g,紫米50g,大米100g。
做法:把豆子洗净,用清水浸泡至少4小时。泡好的豆子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熬,1小时之后关火。不要打开盖子,在锅里焖15到20分钟,这样五豆粥就煮好了。
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富有营养并且清淡不腻,还可以祛湿健脾,对人体有好处。赤小豆是常用的煲汤材料,有消肿解毒,健脾去湿的作用。其中的冬瓜还可以解暑气。
健脾去湿,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