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攻略
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攻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秋节气的习俗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要是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叫hold住了。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生活习惯,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就会出现大麻烦: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的场所。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实现目标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立秋节气的养生攻略
1、宜“润”勿“燥”
经历了盛夏酷热大汗,人体内可能会营养、津液不足,再加上秋天干燥,容易出现“秋燥”,往往一整天都觉得口干舌燥、鼻咽涩痛、皮肤干痒。
故应尽量保持内心平和,心绪舒畅。同时,可以多吃莲藕、梨子、银耳、百合等食物,滋阴润肺,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把莲藕、梨子烹熟再吃 。
2、调养脾胃
立秋后依然有一段时间处于“高温烧烤”模式,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感觉依然是苦夏,很多人食欲不振,脾胃也很虚弱。而调理脾胃注重清热、健脾、利湿,将体内的湿热排出,才有利于脾胃功能恢复。
因此可以多吃芡实、山药等食物,养胃健脾;可以吃黄瓜、番茄等蔬果,清热利尿,补充维生素、纤维素等。
3、忌寒凉
立秋之后,但天气依然处在“三伏天”。中医说“冬病夏治”,人体内有很多寒气藏于体内,可以利用三伏天将寒湿之气排除体外。
多喝热水,不吃冰冷食物。空调温度不要过低,四肢不要直接暴露在冷气下,不然容易引起关节、肩颈僵硬、酸痛。晚上睡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存进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除。
4、防感冒
立秋之际,往往容易感冒。一是气温变化大,二是室内空调长期温度过低,人体很容易受凉感冒。可以在身边随时备着外套或者小毯子,用于防风保暖。
5、早睡早起
任何时候都提倡不熬夜,熬夜会伤肝,更会伤害人体内的阳气,让人没有精力应付第二天忙碌的工作与生活。早睡早起,才能养精蓄锐,让人体机能保持在平衡状态。
6、防衣、食霉变
夏秋之际,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食物容易变质,衣服一不留神也会发霉。因此多留意食物安全,保证食材新鲜;衣物及时晾晒,利用太阳光杀菌消毒。
立秋养生食谱
1、家常蒸茄子
原料:酱汁(生抽、老抽、豆瓣酱加清水拌匀),葱花、油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码好,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将茄子连盘放入,蒸熟(约15分钟左右,视茄块大小而定),热锅放油,把葱花爆香,倒入拌匀的酱汁煮开,关火将煮开的酱汁浇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2、油菜烧豆腐
原料:油菜100克,豆腐1块,红椒1个,葱、姜、蒜、油、盐少许。
做法:豆腐捣碎,油菜洗净切成末,葱、姜、蒜切成末,红椒切成小丁备用。锅烧热放少许油,油烧热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豆腐泥翻炒3分钟左右,加油菜末及红椒丁继续翻炒均匀,加适量盐即可出锅。
3、粉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400克,炒熟的米粉100克,酱油、胡椒粉、姜水(浸泡姜末的水)、料酒、油、香菜适量。
做法: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油、酱油、姜水、胡椒粉、料酒、大米粉拌匀,放入碗中。蒸锅内加水大火烧开,将装好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笼,上屉用大火蒸60分钟至熟透,取出后翻扣在盘中,撒上香菜装饰即可食用。
4、赤小豆薏米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百合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大火把上述原料烧开10分钟后,加盖焖1个小时。再次把汤烧开,然后加入冰糖,转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再焖30——60分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