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星座

民俗文化

 首页 > 民俗文化 > 正文

清明节还有哪些别称呢?

 2022-06-17 05:01:17 编辑:京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不止一个名字,还有很多别称。例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还有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等等。那么清明节又有哪些别称呢?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还有哪些别称呢?

 清明节别称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和寒食节是同一个节日吗?

寒食节的来历,则和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介子推忠心耿耿,“割骨奉君”,历尽磨难,一直辅佐在身边,晋文公复国后,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介子推。对此,介子推没有他人一样主动请赏,并且不屑与屑小为伍,不食君禄,携母入绵山隐居,晋文公发觉后入山寻找,为了让介子推出来,便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拒之不出,与母同时焚身绵山。晋文公悔恨不已,便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食寒食,结合墓祭,于是形成了在寒食日祭祀祖先和先贤的节日。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反观清明节,清明节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在古代只是节气,因为和寒食节相近,一般在寒食节后第二日,因此人们在寒食节放假的时候,自然会同清明节气一起放假,因此人们经常会把寒食清明一起来讲。纵观唐宋诗词,关于寒食和清明的诗词多达几百首,其中寒食诗词无一不是关于扫墓祭祀之词,而清明诗词大多是游玩踏青之语。比如孟浩然《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杜甫的《清明二首》等等。秦汉时期,寒食节慢慢增加了扫墓的习俗,因为和清明这个节气很接近(就差一两天),久而久之,到了唐代两者便已经合二为一,形成了我国现在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加载全文
标签:清明 清明节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
结婚铺床步骤及有趣的顺口溜结婚铺床步骤及有趣的顺口溜
结婚顺口溜03月28日
女人注定发财的三个预兆女人注定发财的三个预兆
预兆发财女人03月19日
祭拜灶神是农历什么时候祭拜灶神是农历什么时候
农历灶神03月16日
大年初二回娘家寓意由来大年初二回娘家寓意由来
由来初二回娘家03月16日
上香前默念的三句话上香前默念的三句话
上香03月15日
祠堂过年对联和家贴对联一样吗祠堂过年对联和家贴对联一样吗
贴对联对联03月14日
福字必须在过年的时候贴吗福字必须在过年的时候贴吗
过年福字03月14日
新婚九天有什么说法新婚九天有什么说法
有什么说法说法03月06日
老公本命年老婆送什么好老公本命年老婆送什么好
03月05日
正缘来临上天有预兆正缘来临上天有预兆
预兆正缘03月04日
结婚1年是什么婚?结婚1年是什么婚?
结婚03月03日
为什么接亲要两个女生为什么接亲要两个女生
接亲03月03日
结婚伴娘年龄可以比新娘大吗结婚伴娘年龄可以比新娘大吗
结婚年龄03月03日
八卦里是否提到过九五八卦里是否提到过九五
八卦03月02日
高考灯笼是挂一个还是两个高考灯笼是挂一个还是两个
高考灯笼03月02日
结婚添箱都给些什么东西结婚添箱都给些什么东西
结婚东西03月02日
请帖农历日期怎么写写名字还是称呼请帖农历日期怎么写写名字还是称呼
农历日期名字03月02日
结婚时女方家里需要准备什么结婚时女方家里需要准备什么
03月02日
为什么回娘家不让空手为什么回娘家不让空手
03月02日
什么是抓周 抓周仪式风俗什么是抓周 抓周仪式风俗
抓周风俗仪式0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