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攻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季第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指午,为夏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攻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的习俗
1、北食粽或吃薄饼
到了夏至的时候,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像是陕西,有吃粽子的习惯,并且还会采用一些方法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地区,在这一天的时候秤人以验肥瘦。农家地区擀面为薄饼,会烤熟,还会夹着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在祭祖之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2、食醮坨
这种食物主要就是用米磨粉做成,此时还需要加入适当的韭菜等佐料煮食,也被人们叫做圆糊醮。古语有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在以前多数的农户会将醮坨用竹签穿好,然后插在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主要就是祈丰收。
3、无锡吃麦粥、吃馄饨
到了夏至这一天,对于无锡的人来说会在早晨的时候吃麦粥,中午的时候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并且谚语有云:“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在吃了馄饨之后,要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4、绍兴龙舟竞渡
绍兴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至今尚存。
5、吃苋菜、葫芦
中国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会疰夏。
夏至养生攻略
夏至时节,饮食上要注意养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起居调养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至吃狗肉的好处
1、狗肉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质14.5克,脂肪23.5克,可与牛肉、猪肉相媲美,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营养食品。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狗肉味甘、咸、酸、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普济方》说狗肉“久病大虚者,服之轻身,益气力。”《本草纲目》中载,狗肉能滋补血气,专走脾肾二经而瞬时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
2、故此,中医历来认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药,有补肾、益精、温补、壮阳等功用。民间也有了“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的俗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有一定益处。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
3、狗肉性温和,具有补中益气、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在冬季用生姜炖狗肉温服,可以祛寒止痛,缓解四肢关节疼痛,非常有效。此外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