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星座

传统节日

 首页 > 传统节日 > 正文

莆田做大岁传统习俗 莆田人每年都过两次春节

 2024-12-08 16:48:58 编辑:晨晨

新年的脚步已悄悄走近,莆田的街头也开始逐渐热闹起来,放眼望去,车水马龙,一片祥和的气氛。

莆田做大岁传统习俗 莆田人每年都过两次春节

不过,在明代时,这片土地曾被日本倭寇侵犯,并给莆仙人民留下惨痛的记忆。

经过漫长岁月,莆田人已把自己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潜移默化注入过年习俗,也就是每年过两次春节,旧历大年三十过小年夜(“做小岁”)和正月初四“做大岁”。

莆田人“做大岁”的奇特风俗,乃全国独有。而且,经过祖祖辈辈相传,如今已渗入每个莆田人的灵魂之中。

莆田人每年都过两次春节

一年一岁,对于莆田人而言,特别讲究“做岁”。到了腊月,人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认认真真把“岁”做好,祈盼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头。

在莆田,除夕夜全家围炉,正月初一早吃面。除此之外,至今还沿袭初四“做大岁”的习俗,即初四晚再围炉,初五早也要再吃面,这等同于有两个除夕和初一。

围炉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例如鲫鱼(俗名鲫母,谐音“积宝”)、虾(谐音“和”,意即一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蟹(要选十只脚齐全的,寓意十全十美)、海蛎(谐音“在”,寓意来年家人都还在这个世上)。此外,焖豆腐、莆田卤面是必备的。

这看似隆重的背后,却是一段惨痛的历史记忆。

据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夺。兴化府(今莆田市)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三万余人。

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后来,抗倭英雄戚继光多次前往莆田抗倭,期间,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终于把倭寇驱逐出境。

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边掩埋亲友的尸体,一边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大岁。

为纪念这段抗倭历史,缅怀戚继光的英勇事迹,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家仇国恨,追念死难者,莆田民间相互约定,此后每年统一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正月初二亲友间互不串门,牢记失亲之痛。不过,后来就变通为初一如已到亲友家拜过年,初二就不必忌讳了。

在“做大岁”的同时,莆田城乡家家户户普遍张贴白额春联,以示祭奠之情,节庆表余哀。

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上端露出一截,以示心有余哀。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上白额春联的风俗。

2008年1月,莆田市被列入“国家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建议名单”。

莆田抗倭历史影响着后人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尤其是面对国耻家仇。

正因如此,莆田人民除了延续这一特殊的习俗,如今依旧有一批人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其背后“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深层含义能让每一代人铭记于心。

毛元林,莆田市三一教协会会长,如今已73岁。他从小就从奶奶那里了解到“做大岁”的由来以及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的事迹。于是,他的人生就和这段历史密不可分。

当时的林龙江目睹家乡的惨状,变卖家产,赈民救灾,收尸瘗骸。据记载,林龙江组织门徒70多人,先后6次在莆田、仙游城乡收尸瘗骸,总共有23800具,其中收埋全尸3000具,火化2000余具,埋葬遗骨百余担。

1996年,莆田市有关方面在市区东岩山发现林龙江当年埋葬倭患死难者骨灰罐的地方,建起庙宇式的“明代倭难义冢”,收藏骨灰5000多罐。2004年8月,明代倭难义冢搬迁至市区石室混元上真人祠侧畔,成为莆田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毛元林会尽自己所能,到教育基地给每一个小孩子讲述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在莆仙文化中,抗倭历史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毛元林表示,如今,像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前来参观,他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让其真正传承下去。

不过,在莆田,这样的平台还有不少。抗倭古战场林墩戚公祠、抗倭圣迹东镇祠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东镇祠堂内遗存有明朝的石门鼓、石珠等文物,特别是正殿外墙石壁保存创建时的石佛子衣、佛子饭等图案,十分独特。

东镇祠主任吴玉书今年已85岁,在当地德高望重,其延续了林龙江的精神,平时生活节俭,一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就会慷慨解囊,持续这样做已长达50多年。据吴玉书老先生介绍,这些石佛子衣、佛子饭是特别为抗倭英雄、遇害乡亲所设立,当时大家都被抢得没有任何钱财,只能通过这种朴素的方式来寄托对先烈及亲人的感恩和思念。

值得欣慰的是,历史并不曾出现断层,年轻一代也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少。

对于11岁的曾承婕来说,每年的“做大岁”习俗,以及抗倭历史,多多少少都会从祖辈那里以及学校的爱国教育中了解到。同样的,12岁的陈于枫,虽然坦言老人家说的有些话听不明白,但也知道缘由抗倭,大年初二也会听从老人家的话,乖乖待在家里。

在他们的童年记忆里,“做大岁”和除夕夜一样隆重,鞭炮声、烟花焰火,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互相串门,小孩子也十分开心,看烟火、玩爆竹,每年过两次年,家家户户都能热闹两次。

“做大岁”习俗传承更需政府搭平台

在莆田的大地上,“做大岁”这一莆田祭奠倭患死难者的习俗已被广为传播。

不仅如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80多万莆商,以及世界上8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万莆籍海外侨胞,也都把这种独特的“做大岁”习俗文化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闽文化百花园里一枝独秀、颇具特色的文化奇葩

“这种习俗隐含着历史的剧痛,有思亲念祖、爱国爱乡的情怀,还有教育警示后人意义。”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刘福铸表示,闽文化有很多民俗文化,而这一习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还有其深刻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未来,如何延续这一独特的闽文化,如何将其蕴藏的精神力量不断发扬光大,这也许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越来越多的莆田年轻一辈听不懂莆田本地话,对“做大岁”也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

有专家表示,“做大岁”这一习俗自发于民间,未来更需要政府部门搭平台进行传承。

对于林志鹏来说,“做大岁”的意义在于那是他人生记忆中的一部分。“做大岁”不仅仅是童年回忆的一个延伸,过往的血与泪已经遥远,但是“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含意从来不会淡化,也不应该被淡忘。

加载全文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
春节正月初一放鞭炮来历说法春节正月初一放鞭炮来历说法
03月18日
北方小年农历时间是什么 腊月廿三北方小年农历时间是什么 腊月廿三
小年北方03月18日
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含义寓意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含义寓意
起源寓意腊八粥03月18日
除夕立春贴春联吗除夕立春贴春联吗
除夕立春03月18日
正月十五元宵吃什么传统食物正月十五元宵吃什么传统食物
食物传统传统食物03月18日
春节习俗禁忌注意事项春节习俗禁忌注意事项
禁忌习俗03月18日
春节守岁的由来和寓意春节守岁的由来和寓意
由来春节03月16日
大年初一可以回娘家吗大年初一可以回娘家吗
大年初一娘家03月16日
大年正月初一能洗澡洗衣服吗大年正月初一能洗澡洗衣服吗
大年正月初一洗澡03月16日
大年三十除夕夜能洗澡洗衣服吗大年三十除夕夜能洗澡洗衣服吗
年三十大年03月16日
小年北小年南习俗小年北小年南习俗
小年南小年03月16日
小年是农历哪一天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小年是农历哪一天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二十四小年03月16日
小年有什么讲究和禁忌小年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禁忌小年03月16日
小年必须在婆婆家过吗小年必须在婆婆家过吗
小年03月16日
小年可以大扫除吗小年可以大扫除吗
小年大扫除03月16日
除夕白天能不能洗澡除夕白天能不能洗澡
除夕洗澡03月16日
除夕这天为什么要发压岁钱除夕这天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除夕压岁钱03月16日
春节过年吃包子寓意象征春节过年吃包子寓意象征
包子春节象征03月16日
春节祭灶神的由来和寓意春节祭灶神的由来和寓意
寓意春节灶神03月16日
2025年除夕是几月几号2025年除夕是几月几号
除夕0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