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夏要吃乌米饭 立夏的特殊习俗有哪些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大多数节气都有自己的独特节令食物,代表着各个季节的产物和适合当季气候变化可食补的食物,而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的节气食物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立夏要吃乌米饭?立夏的特殊习俗有哪些?
为什么立夏要吃乌米饭
立夏到来,有一个习俗是吃乌米饭。乌米饭不仅口感清香,而且还能益精气、强筋骨、明目乌发、健脾益肾,久服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乌米饭实际上就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用一种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经过清洗搓叶、沥汁,然后按照乌叶汁的比例称好糯米进行浸泡,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糯米,然后沥干乌叶汁,上笼蒸熟即可。
乌米饭分白砂糖和细沙包制的甜味,还有豌豆和咸肉包制的咸味两种。味道鲜美,糯而不腻。民间有立夏日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之说。
乌米饭的由来
据说,乌米饭最早出现于唐代,那时叫“青精饭”,是道家求长生不死的食品。杜甫《赠李白》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清朝诗人屈大均也有“社日家家南烛饭,青精遗法在苏罗。”苏罗指苏浮山。乾隆年间《本草纲目拾遗》载有“王圣俞云: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
关于乌米饭的来历,各地也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多的就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乌树叶煮出乌黑的糯米饭,再捏成猪粪样的饭团,偷送给孙膑吃。
孙膑不仅靠这个方法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出监狱。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
立夏的特殊习俗有哪些 做野火饭 旧俗中,立夏日,儿童都结伴到近邻,用砖瓦砌成野灶,捡拾野草作为燃料,再用蚕豆、笋和米混杂在一起,生火做饭,称之为野火饭。
饭熟后,大家分吃。还有一些地方的记载中说,在清明踏青时,儿童对着鹊巢支灶煮饭,称之为野火米饭。
吃时物
谷雨后十五天,北斗指东南,为立夏。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四十五度,万物至此都已经长大,因此得名。而立夏的时令之物也最多,无论蔬果鲜鱼等等,应季选出,乡人担担叫卖,不绝于市。
此时,人们多食用蚕豆、海蛳、面筋、芥菜、健脚笋、鲳鱼、谷饼等夏令食物。其中,老百姓家餐桌上比较熟悉的面筋,其性甘凉,能解热,和中,益气。
而芥菜,性辛温,能通肺清肺清痰,利膈开胃,明耳目,可除肾经邪气,经常食用可以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