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唐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唐姓虽然并不是中国的大姓,他不比陈姓、李姓、张姓的数量多,但是有关唐姓的历史却一点也不比它们要短。下面小编来盘点一下历史上姓唐的名人。
姓唐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古代唐姓历史名人
唐尧
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唐地(今唐县、顺平、望都一带)伊祁山(唐县、顺平县交界处,固城村西北,唐县称尧山)诞生,随其母在庆都山(北高昌村西北,又名灵源山、黑龙头)一带度过幼年生活。15岁时在唐县封山(俗称丹凤山,北店头乡封庄北)下受封为唐侯。20岁时,其兄帝挚为形势所迫让位于他,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
唐尧是中华民族最敬仰的始祖。他带领臣民战洪水,治江河,引水灌田,发展农业生产。观日月出没、星辰移位,察鸟羽兽毛变化而定历法,依节令耕种、收获、仓储、养殖畜禽;开创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产秩序。他组织百姓建手工作坊,织丝扇,作葛衣,浸泡果酒,制作陶器,炼造铜器,开创了生产力大发展的新时期。他制刑律,设四岳,建九州,开创了中国的国家雏形。他教民修德,倡礼仪,改婚俗,讲人伦,谱音乐,制舞蹈,造围棋。他朴素廉明,举贤能,察德行,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世代推崇的"尧天舜日"。
唐尧,成了我国儒墨两家文籍中尊崇的圣王,是他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之——唐尧文化。
唐叔虞,本名叫姬虞,字子干,史称唐叔虞,为晋国的始封诸侯。曾受封到唐地(今山西翼城一带),史称唐叔虞,其子燮父继位后改国号为晋,山西从此称晋。唐叔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因地制宜,从唐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施行有别于周、鲁、齐、卫等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使唐国日渐强大,并奠定了后来晋国的发展格局,是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周武王驾崩,成王继位,当时成王还是个孩子,由周公摄政。这时唐国发生动乱,周公率兵讨伐,消灭了原有的唐国政权。成王和弟弟叔虞玩的时候,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说是用这个东西分封叔虞。史官史佚看到了,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成王说那是玩,不能当真,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
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唐姓的人文始祖,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唐昧(?-前301),战国楚将。昧一作蔑。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攻楚方城,他率军夹泚水列阵,相持六月,后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被杀,楚失去宛、叶以北地。见《吕氏春秋》、《史记·楚世家》等。
唐俭(579年—656年),并州晋阳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武德元年,升为中书侍郎。唐初之时,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时独孤怀恩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匈奴,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竟于乱军之中逃生,授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病故,谥曰襄,陪葬昭陵,官为立碑,许敬宗撰写有《唐俭墓志铭》(该墓志铭于1978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出土),两《唐书》有传。太宗李世民评价说“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
唐蒙,西汉臣。汉武帝时任番阳令。王恢击东粤,奉命出使南粤,因知夜郎与南粤有道可通,遂上书建议开通夜郎,武帝许之,被任为中郎将,前往夜郎,以厚礼招致夜郎侯多同归汉。还报,汉以其地设犍为郡,并发巴蜀卒开辟道路,自僰道通指牁牂江。
唐介(1010年-1069年5月4日 ),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北宋著名谏臣。唐介从小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拯一样刚正不阿。宋神宗时拜参知政事(副相),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60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质肃"。唐介以"直声动天下"。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母亲是其嫡亲孙女。
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她也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世情薄)。
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婉,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词。1152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同年秋,便抑郁而终。
唐慎微,北宋医学家。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字审元。世业医。终身不仕。大观中,曾将《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两书合并,收辑经史百家文献内所载方药,并博采民间单方、草药,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总结了宋以前药物学成就,为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的蓝本。
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吴江(今属江苏)令;一说为休宁(今属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画山水,曾经赵孟頫指教,其师法郭熙。擅于布置厂殿景物,得清森华润之致。并为元宫嘉熙殿作壁画。现存世作品有《霜浦归渔》、《秋山行旅》、《村人聚饮》等图。
唐赛儿,明初山东农民起义首领。蒲台(治今山东滨县南)人。林三妻。永乐十八年(1420)率众起义,以益都卸石棚寨为根据地,攻占莒、即墨,围安丘。明成祖派总兵官柳升帅都指挥刘忠前往镇。忠战死。义军后被卫青击败,不知所终。
唐寅(1470-1523),明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江苏苏州)人。少从周臣学画,“性颖利”(《明史》)。会试因涉科场舞弊案被黜,遂漫游名山大川,致力于绘画。放浪不羁,时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取法宋元百家。笔墨灵秀,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擅画花鸟、人物,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征明、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兼善书法能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荆川(1507—1561年),明代常州人,原名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川,故号荆川。明嘉靖八年(1529年)二十三岁中进士,礼部会试第一,入翰林院任编修。一年后即告病归里,闭门读书二十年,于学无所不精。嘉靖初年与王慎中同为当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世称“王唐”。后又与归有光、王慎中三人合称为“嘉靖三大家”。后人把王、唐、归三人与宋谦、王守仁、方孝孺共称为“明六大家”。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唐宋八大家之说盖始于唐顺之"。著有《荆川集》、《勾股容方圆论》等著作。荆川先生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不仅兵法娴熟,而且武艺高强。是有名的抗倭英雄,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刀枪骑射,无不娴熟。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曾向他学过枪法。荆川五十一岁那年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职。自此,他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屡建奇功,后因久居海中,足腹尽肿,在赴任凤阳巡抚途中,病重去世,终年54岁。
唐顺之(1507-1560),明文学家。字应德、义修,人称荆川先生。武进(江苏常州)人。《明史》载其“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为右佥都御史。学术精深,知晓天文、地理、兵法、音乐、数学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称为“唐宋派”,主张诗文要有继承和发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荆川集》。
唐龙[明](公元一四七七年至一五四六年)字虞佐,号渔石,兰溪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年七十岁。正德三年(公元一五O八年)进士。嘉靖时,巡抚凤阳,民感其德。为三边总制,赈陕西之饥。吉囊及俺答入寇,屡战败之。召为刑部尚书,转吏部,坐事免。卒,谥文襄。龙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铸万,号圃亭,初名大陶,四川达州(四川达县)人。顺治举人。《清史稿》载其知山西长子县,“下车即导民树桑,……民利赖焉”。未几夺归。炊烟屡绝,食树叶,“衣败絮”,仍“著述不辍”。学宗王阳明理学,但反对“空谈心性,不讲事功”。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忠孝仁义诸道德皆可致人于死地。主张发展生产,富国利民。有《潜书》等。
唐英(1682-约1755),清戏曲作家、陶瓷家。奉天(今辽宁)人,隶汉军正白旗。字隽公、叔子,号蜗寄居士。擅作戏曲,能诗工书,善画山水人物。雍正时,任驻景德镇瓷厂协理官。乾隆初,迁九江关监督,仍掌窑务,所督造之瓷器享有盛名,有“唐窑”之称。后又任广州关监督。著有传奇、杂剧《转天心》、《面缸笑》、《十字坡》等十七种,合为《古柏堂传奇》,另有笔记《陶人心语》。
唐岱[清](一六七三至?)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一号默庄,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务府总管,以画只候内廷,康熙赐“画状元”,并尝题其千山落照图,有句云“我爱唐生画,屡索意未已”,“位置倪黄中,谁能别彼此”。王原祁弟子。山水沉厚深稳,得力於宋人居多。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作青山白云图,时年八十。著有绘事发微。《国(清)朝画徵续录、国(清)朝院画录、桐阴论画、画传编韵、熙朝名画录》
近现代唐姓历史名人
唐廷枢(1832-1892),清买办资本家。字景星,广东香山(广东中山)人。香港英教会学堂肄业。初任上海海关总翻译,后任英怡和洋行总买办,主办轮船公司及丝茶会馆,任董事长,经营出口贸易。捐道员衔。同治十二年(1873)被李鸿章任命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并助李办开平煤矿,建唐胥铁路。后受盛宣怀排挤而失势。
唐景崧(1841-1903),清臣。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进士。光绪八年(1882)自请赴越,会同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后又组成景字军,屡挫法军。渐迁台湾巡抚。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反对割让台湾,被台民众推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台湾陷落,他乘船逃回大陆,后病死。著有《请缨日记》。
唐才常(1867-1900),清末维新派。字黻承,后改佛尘。湖南浏阳人。贡生。1897年和谭嗣同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次年创办《湘报》。1898年和谭嗣同创办南学会,宣传变法。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1899年与康有为、梁启超决定回国起兵“勤王”,回到上海,成立自立会,组织自立军,在汉口租界设秘密机关,联络两湖及皖、赣会党和新军组织自立七军,自任督办。8月事泄,21日被捕,22日壮烈牺牲。
唐健如,湖南邵阳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团司令部文书。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文书股股长、师保卫部副科长,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军区组织部部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陆房突围和济南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干部部处长、江苏军区干部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江苏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山东省军区政委、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唐有祺,化学家。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长,国际晶体学会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专于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在晶体化学方面深有研究。ZSM--5分子筛结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著有《结晶化学》、《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对称性原理》等。
唐诃,作曲家。直隶(今河北)易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曙光剧社歌舞队队长、七月剧社音乐组组长,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军文工团指导员。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文工团歌舞队代队长,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编导、副团长兼编导室主任、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作有歌曲《在村外小河旁》、《解放军野营到山村》、《牡丹之歌》等。歌曲《众手浇开幸福花》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优秀奖。电影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人合作)1981年获全国优秀群众歌曲奖。参与创作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著有《歌曲创作漫谈》、《歌曲创作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