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山村的特殊丧葬风俗 忌死前无亲人相伴
原标题:安徽山村的特殊丧葬风俗
人死后七天内盖坟时,倒石灰后的时候不要拍打倒石灰的竹筐,不然晚上家里会有声响,曾经有人不信邪,试过一次,结果吓得半夜起来烧香。
七月半不得坐在家里大门的门槛上。据老人说,每到七月半,祖上都会到家里来看看,不得挡在门口。而最奇怪的是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两只蝴蝶飞进家里,直到第二天才走。
在外面离世后不得进入村子的祠堂,只能在村子外面路边搭灵堂。据说是因为如果放到祠堂,死者会带着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进入祠堂。
晚上在没有听清楚别人真正喊你的名字时不能随便答应,如果晚上听到有人喊你名字时,要先问对方是谁,如果是真的有人喊,他(她)也会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
青壮年第一次抬棺时必须抬的是男死者,如果是女死者,即使村里劳力不够也不能去抬。这些东西看似迷信,不过还是要心存敬畏!
一、“忌”死前无亲人相伴
农村丧葬习俗的五大“禁忌”你知道多少?
在农村,虽说如今经济文化发展了,但是在一些老人眼里,“传宗接代”的思想依然存在!在过去村里老人去世前,儿孙晚辈大多都会在场,以免老人走的孤单,这其实也隐喻着“儿孙满堂,无愧行走一生”的含义。
二、“忌”光着身子走
在农村很多地方,家中老人身体不好或到了一定的岁数,子女多会提前准备好“寿衣”,而这些“寿衣”多是准备单数件,一般以棉绸居多,忌讳使用“缎子”或“皮具”等材质做成的服饰!
农村丧葬习俗的五大“禁忌”你知道多少?
三、“忌”棺木为柳木
在过去那个封建的社会,老人去世多采用土葬的方式,因而在棺木的选择上,多采用柏树、松树等寓意长寿的树木制作棺材,但是柳木是不能使用的,主要因为柳木“花而不实”,寓意不好!
四、报丧时的忌讳
在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家中老人“故去”孝子要报丧,以示家中老人过世,请亲戚出席葬礼,在报丧时,孝子需要谨记,不可直接进房告诉丧葬举行的日期,必须在室外行礼,否则容易闹笑话!
农村丧葬习俗的五大“禁忌”你知道多少?
五、“忌”守孝之时,着华丽鲜艳的衣服!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守孝多是三年,而随着农村移风易俗的改变,但一般都是一年!这一年内,守孝之人不可过度饮酒行乐,而女性更不可浓妆艳抹。在一些地方的农村,百日之内不理发也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在安徽皖南一偏僻山村,村里存在一种延续多年的习俗,老人们去世后并不直接入土下葬,而是在路边寻个地方放置3—7年,等着老伴儿去世一起合葬,所以在我们这儿随处可见路边停放的红棺木。
如果超过7年老伴儿还未去世,那就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日,将其下葬,当地称之为——葬坟。家人需要摆好祭拜物品,才能上路。
葬坟一般都提前选好日子,而且都在晚上。在寿材上面绑一只公鸡,孝子要大声呼喊,并用棍子拍打公鸡令其啼叫。
据说公鸡可以引魂上路,死者的灵魂便能附上,引领亡者通往极乐世界,不会沦为孤魂野鬼,而附有亡灵的招魂鸡会被放生,不会被宰杀。
下葬前,在坑底敷上木炭和石灰,铺上芝麻、大豆和稻子的秸秆,然后点火烧成灰,当地俗称暖坑。
待时辰一到,将收拾好的棺材放在烧尽的草灰上面。
地匠用罗盘测算寿材放置的方位,拉上特地准备的系有铜钱红头绳做好方位标记,这在当地的土葬中尤为重要,村里人比较迷行的说法是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运势,就绪后等待填土。
一夜的忙碌后天亮了,立好碑,逝者的亲人再次摆好祭拜物品烧纸钱祭拜逝者。
在安徽皖南一偏僻山村,村里存在一种延续多年的习俗,老人们去世后并不直接入土下葬,而是在路边寻个地方放置3—7年,等着老伴儿去世一起合葬,所以在我们这儿随处可见路边停放的红棺木。
如果超过7年老伴儿还未去世,那就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日,将其下葬,当地称之为——葬坟。家人需要摆好祭拜物品,才能上路。
葬坟一般都提前选好日子,而且都在晚上。在寿材上面绑一只公鸡,孝子要大声呼喊,并用棍子拍打公鸡令其啼叫。
据说公鸡可以引魂上路,死者的灵魂便能附上,引领亡者通往极乐世界,不会沦为孤魂野鬼,而附有亡灵的招魂鸡会被放生,不会被宰杀。
下葬前,在坑底敷上木炭和石灰,铺上芝麻、大豆和稻子的秸秆,然后点火烧成灰,当地俗称暖坑。
待时辰一到,将收拾好的棺材放在烧尽的草灰上面。
地匠用罗盘测算寿材放置的方位,拉上特地准备的系有铜钱红头绳做好方位标记,这在当地的土葬中尤为重要,村里人比较迷行的说法是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运势,就绪后等待填土。
一夜的忙碌后天亮了,立好碑,逝者的亲人再次摆好祭拜物品烧纸钱祭拜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