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的女人有什么讲究 女性信佛的人忌讳什么
很多人信佛尤其是女人居多,第一是因为女人心思复杂可以在信仰中得到一些抚慰,第二觉得信佛可以满足一些自己平时得不到的愿望,解决生活上不如意的事情。那么你知道信佛的女人有什么讲究吗?女性学佛有哪些禁忌不要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信佛的女人有什么讲究
信佛的女人需要衣着得体、落落大方,不可袒胸露乳;需要管好自己的口业,不可胡言乱语;对于佛法需要真心侍奉,不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需要做到心中有佛,而不是遇到了事情再想起佛祖;平常要积极行善,不要犯罪孽。
信佛人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有:1、杀生造业,不仅仅是对人的伤害,对于世界万生都不可伤害;2、不敬父母,信佛人应该要从生活方方面面孝敬自己的父母;3、贪淫好色,一心一意对待自己的伴侣;4、悭吝少施,经济条件许可时需要乐善好施。
当然信佛的女人具体有哪些讲究,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等真正开始学佛、信佛之后,人们自然而然就清楚了。信佛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信仰,所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是需要长期约束,不是做一两个星期就放弃,而且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从心底里面认可,才不会犯了大忌。
女性学佛这几个“禁忌”不要犯
第一、攀缘。
与男性相比,女性似乎更有亲和力。在人际交往或者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待人接物中,显得更为擅长。她们在学佛修行的时候,就特别欢喜去逢迎法师。比如说十分的客气,将其接到自己家中来做供养,或者召集很多的信众到自己家里面来,求师父开示。过不了多久,又因为一个什么样的因缘,又要邀请师父来如何如何,如此等等,并且还乐此不疲。
其实这就属于一种过分的攀缘。首先,师父作为清修之人,他会有自己的修行的功课,和很多佛教事务的安排。虽然为大众开示是其弘法利生内容当中的一部分。但是,僧众应该有出家僧众的威仪,不适合过多的接触各类社会活动场所。如果需要弘法或者开示,最好是在寺庙中进行。将师父接到家里进行供养或者请求开示,显然是很不妥的。
第二、傲慢。
常说女性是半边天。有很多女性,是生活当中的女强人,尤其是一些事业、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做得还不错的。他们从内心深处,就认为自己经历过很多,也明白很多道理。对佛法虽然信奉,但是对于“佛法僧”三宝,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恭敬。他们会拿世俗的知见,来衡量佛法的对与错,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其根源就来自于自己的傲慢。
信佛有两点最重要,一个是信奉因果,一个是信愿具足。信佛要牢记因果,要真信,只有你信,才能入得了佛门。然后就是发下大愿,并且在生活当中身体力行地奉行。如果你没有保持空杯的心态,自身的傲慢就会阻碍你的修行。比如说特别挑刺,注意到师父的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然后由此对佛法产生动摇,等等。
有部分女信众喜欢攀比,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较。比如认为自己皈依的师父更出名,而对其他一些小庙的师父不以为然,对其他人皈依了小庙的师父就很轻视。佛说“贪嗔痴慢疑”,这种贡高我慢之心不去除,虚荣之心不去除,对佛法修行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用情。
一般来讲,女性的情感比较细腻,且容易感情用事。有部分女信众见到师父,不去思维“佛法僧”的庄严,反而用世俗的观念,去关注师父的长相,师父的为人处世如何等等。假如师父长相出众,待人又十分亲和,这时候就很容易卷入到世俗中的这种爱恋情感之中,比如过于关心师父的衣食住行,一举一动等等。
这其实就是以自己的世俗之心,去揣摩师父的用心,如果关系过于亲密,对于师父的修行是很有干扰的,当然对自己的修行也非常不利。大家念过佛经的都知道,几乎所有的佛经上面都有“大丈夫相”一词,就是真正有修行的,德行过人的出家师父,他们的面相都是十分庄严的。我们应该见此相而思维佛法的庄严,自然产生恭敬,而不是在其中夹在个人过多的世俗知见。
女性修行中,其实最大的障碍就是她们的情执太重。如果你的心里不能放下对情感的羁绊,就不能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出离心,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修行一定要从心出发,放下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放下自己的种种妄念,如此才能在修行悟道之路上越走越远。
信佛的人忌讳什么
一位信佛的善心人出了什么问题?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信仰,并非每一个宗教信仰都能得家人、亲戚的支持。如果我是学佛的,我会希望,我的长辈、晚辈都可以跟我一起学。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学佛是讲究因缘福德的,有些人的福德因缘还没成熟起来的时候,他是还没有获得感念主动去学习的。也不外乎是自己最亲的人。
说到信仰,有一点大家必须认识清楚的是,信佛与信神是不一样的。过去在科学未发达之际,人们受着神权的控制,看到打雷就以为有雷神,刮风就想象有风神,下雨就认为有雨神,甚至树有树神,石头有石头神,山有山神,海有海神,乃至太阳神、月亮神、天神、地神等。有了这些神祇,人们出门做生意,远行谈事都要求神问卜,久而久之,人的生活起居都受到神的控制而不得自由。
欲速则不达。信仰联系着一定的因缘来慢慢发酵成型,硬性强迫别人学佛,就容易变成迂回的方式。亦有可能会致使有丁点信佛意向的人都会自动浇灭了解佛学的念头。所以,亲戚们、朋友们就会开始避开这位父亲,当然,没有正面阻止过也是考虑到父亲学佛的自尊心问题,已经是很大度的做法了。
影响别人学佛,需要一点技巧亲和力可以是一个首要的因素,要从这个角度去让亲戚朋友们感受到信佛的价值,用自己身上的改变 -- 学佛和不学佛的不一样去展现给大家看,这样就可以拉近他们和佛菩萨的距离,如此按着这个势头,就会对佛学留下好感,欣然接受佛学。
信佛讲究的是要影响,而不是强迫一个已经了解过很多佛学文化的人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弘善佛道呢?首先需要知道:禁止劝解、强迫、干扰他人。父亲直接去劝别人学佛,不仅会使他人对你反感,还容易会迁怒到佛祖的身上。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心反让别人造成对佛教文化的误解,让世人错误地理解了佛法的果报也是很严重的。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如《佛遗教经》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可见佛陀只是一个导师,一个先知先觉者,一个导航者,至于我们信他,固然有好处;不信他,他也不致降灾给你,但是后果还是要自己负责。谈到信仰宗教,在佛教里讲究信仰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历史上真实的;二、能力上可靠的;三、道德上清净的。
信佛是件自然而然的事通常,学佛的人生活习惯上自然会出现一些细微的改变,例如闲暇时听听念佛机的佛歌,心情变得开朗了,也爱笑了;去一趟寺庙拜佛身体筋骨也活动到了,人也精神了;整个人的精神风貌,身边的亲戚、友人是可以感受到的。自然而然,他们就会认为学佛是件好的事情。
佛教主张凡事不问神,要问自己,因为人的业力和行为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所以,信仰神明的人,把神当成权威,当作赏善罚恶的主宰。但是佛教认为,最权威的人,最能赏善罚恶的,是自己的行为。佛祖只是像老师一样教导我们,但是教导出来的人,有的以师志为己志,有的与师道相悖离,这就不是老师的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