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在娘家对谁不好 娘家父母
打春在娘家对谁不好?打春是立春的习俗之一,历史由来已久。关于打春的说法也是有很多的,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有着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的好寓意,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打春在娘家对谁不好
对娘家父母不好。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有打春不能回娘家的说法,据说是“春”比“年”大,打春回娘家意味着穷娘家。而且有俗语“打春走娘家,踩穷了舅子”,所以在部分地区出嫁的女儿在打春是不能回娘家的。打春即立春,立春是春天开始的标志,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其实最初的道理非常简单,农忙时节的开始,女儿回娘家后,父母无暇做其他事。而且女儿在立春回娘家也意味着父母会没有闲暇招待,回来是添麻烦,耽误耕作更是麻烦。
打春要干嘛
打小锣
每当春节期间,农村中到处能听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原来是有人在打春。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时间也冷得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次日,便有一个姓吴的和一个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
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入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知府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吴、周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自从那时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
打春牛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样说的话,年头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的老。《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以上就是打春在娘家对谁不好 娘家父母的全部分享了,大家适当参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