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关于过世者地点和时辰的禁忌
在所有的禁忌中,没有什么比死亡更令人恐惧的禁忌。因而人们害怕听说或接触到死亡的事情。安放好尸体之后,死人便成为禁忌的对象。
对死者遗物的禁忌
死者的遗留物,原本是属于死者的,现在又不属于死者,处于模糊不确定的状态;亲人对之的感情也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是追恋,一方面是恐惧。总之,死者所用过的东西,都会成为“不洁”或“不祥”的。使用了死人生前用过的东西,总以为不洁,会经常不断地害病,出怪事,或家中经常不得安宁,常有事端、口舌发生。所以,死者的遗物经由传递是会使人遭到灾祸的。
对死亡征兆的禁忌
老年人一般忌避有人提到属于死亡征兆的东西。民间认为印堂发暗、脸色变黑是死亡的先兆。俗话说:“脸发黑,不过半月。”故而很忌讳有人说自己“脸黑”,以为脸黑是死亡之兆。在河南一带,老年人最忌脸色突然发黑。
死亡地点的禁忌
汉族许多地方都禁忌人死在原来自己睡卧的床上。所以,河南一带,当有人快死时,有把他抬到外面的草铺上的习惯。有些地方认为如果亡人是在原来的房间断了气,是很不吉利的,被叫作“隔粱断气”。对于这种地方故去的人,出殡时需买一只活公鸡随棺带出,方可禳除凶祸。中国古俗,忌死于偏房寝室,而要死于适室,即所谓正寝内。民间信俗以为如果亡者是死在偏房寝室里,那么死者的灵魂就会留在偏房寝室的床架上,同时也不能马上获得转生,将来还会对家人有所闲扰。有些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把亡者原来睡的床(包括铺盖)统统烧掉,以促使逝者的灵魂迅速升天;或者请僧侣念经禳解。
忌言“死”、“丧”等字
如果无意间有人说了“死”、“丧”等字,似乎也预示相关联的人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故而人们一般是不敢戏言“死”、“丧”等字,更忌讳有意以死。产之事咒人如果有无意间说m者,要作喷嚏状或连唾几口唾液,以破解之,达到避凶就吉的目的。民间盛传小孩的眼睛“净”而“亮”,可以看见鬼魅,所以老年人很忌讳在他打算抱某一个小孩时,这个小孩显得害怕而神情紧张,躲闪逃脱,民间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征兆,是老人的鬼魂出窍被小孩子看见了的缘故。
“搬铺”禁忌
在很多地方,在亡者断气之前有“搬铺”习俗二搬铺时,如果快要死的人还有长辈在世,一般不能搬进正厅,只能搬到其他偏房中去;但对家庭中有特殊功劳的长子和叔父伯父等人,虽然仍有长辈在世,也照样可以搬铺到正厅中。未成年的子女死亡时只能在偏房寝室的地上铺些稻草,移铺其上。云南彝族,父母病危时,如果是住在楼上,要将其搬迁下楼,必须在主房的正寝室内断气。据说这样做一是怕亡者断气于楼上,亡灵难以下楼;二是怕日后楼上有鬼魂活动,惊扰后代子孙。台湾一带在搬铺时还必须把室内的神像、香炉等物转移到其他地方或遮盖起来,以免有所冲犯。满族以北炕为大,西炕为贵,认为在这两个方向的炕上死人是不占利的,一般死人时要移铺到南炕上。有的地方要求移铺到专门的灵床上,以便亡灵超度。
死亡时辰的禁忌
关于死亡的时辰,民问也赋予其吉凶观,并且要行避邪消灾之法。臼湾民间有忌病人在晚饭后断气的习俗.其信俗以为人在清晨用早饭之前断气最佳,说是替子孙留下了三顿饭,俗称“留三顿”,意思是将来后代人一日三餐都有饭吃。如果在早饭后断气,则预示后代人将有断炊的厄运发生,最忌讳的是在晚饭后断气,好像死者将一日三餐全都带走了,预示着后代子孙将要沦为乞丐,必须很好地禳解一番才行。
安徽一带对于幼丧早夭者,如遇春庚申日、夏甲子日则是大不吉利,会有僵尸之虞。在这种日子死去的少年,出殡时一定要请术士画符于棺材上,并以种种迷信的方式去“破解”它。
忌死在外地
在陕北洛川县农村,倘若是死在外边的人,即使是寿终而死的老人,尸体运回来后,也不能进村,要在村外停放才行。山东民间把死在外地叫作“客死”,即使是城市居民,不经特许,也不准把客死者的灵柩运进城里,更不准进家门,只能在城外设置帐篷,举行治丧的各种仪式,然后埋进祖坟.我围南方,倘若老人死在外地,则遗体不准抬进堂屋(正常死于家中的老人,丧仪放在堂屋举行),一切仪式都在堂屋外面的露天地里举行。这是老人们极为忌讳的事情,故而在一般情况下老人都往往在感觉不支的时候,主动要求停止治疗,而是躺在自家屋里等待死亡的降临。一旦不是死在家中,人们就会有诸多忌讳。
哀悼死者的禁忌
在民间,有俗语说“辰日不哭,哭有重丧”,都是以为在不适当的时候用哭泣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往往会使家庭又遭不幸。对于什么时候可以哭、什么时候不可以哭都是有规约的?旧时,广两、云南交界地带有一些“赶尸者”,据说使用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把尸体从很远的地方运回来,有时运尸的时间很长,尸体也不会腐烂。但唯一的禁忌就是亲人的哭声。,如果亲人放声恸哭,那么尸体立刻就会化成一摊臭水,所以当亲人的尸体由这些赶尸者引回家的时候,家人必须含悲忍泪,一直要到成殓好后,才可哭jLf声来。满族人死后,晚辈可以放声大哭,但在出殡回来,就不准再哭,如再哭,就意味着又要死人了。
关于死丧禁哭之事,一是为故人考虑,恐惊尸、尸变、魂悲,是灵魂安息观念作用的结果;二是为生人考虑,恐重丧,恐不能节哀,是死亡恐惧的表现和节哀保身观念的体现。
报丧仪式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在广西一带的地区,按照旧规矩,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这叫作“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必须要等在门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们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这样做是为了避邪?也有的地区在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也有地方报丧俗规非常严格,丧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足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