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呢
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呢?我国的农历说法有很多的讲究,但现在很多人对此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只知道阳历的时间,其实了解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避免我们犯了农历忌讳。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呢?
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呢?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与古代的祭祀习俗密切相关。"腊"原本是指岁末的祭祀活动,特别是在十二月初八日的猎祭,这是古代中国人在年末进行的一次重要祭祀仪式,用以感谢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在这一天,人们会猎杀禽兽作为祭品。《风俗通义》中有记载:“腊者猎也”,意味着狩猎是为了祭祀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腊"逐渐演变成了年终祭祀的专有名词,而十二月也因此被称为腊月。此外,腊月也是因为冬季气候适宜制作腊肉而得名,腊肉是通过将肉类腌制后悬挂于通风处风干制成的食物,特别适合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因此在十二月制作腊肉尤为合适。
腊月的别称有哪些
1,腊月:这个别称的由来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据《说文解字》:“腊,岁尽也。十二月曰腊,以祭百神。”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也是制作腊肉、腊鱼等食品的时候,所以也有“腌肉之月”的意思。
2,季冬:这个别称表示农历十二月是四季中的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份,也就是冬末。《诗经·小雅·采菽》:“季冬之月,东风解冻。”
3,严冬:这个别称表示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就是严寒。《诗经·小雅·采芑》:“严冬既至,百川皆冰。”
4,残冬:这个别称表示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后一点儿的冬天,也就是残余的冬天。《诗经·小雅·斯干》:“残冬之月,风雨交作。”
5,冰月:这个别称表示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容易结冰的时候,也就是结霜之月。《诗经·小雅·鹿鸣》:“我行其野,野哉沃若。我行其涂,涂哉泥若。我行其山,山哉岑若。我行其泽,泽哉漼若。我行其阡陌,阡陌哉荒若。我行其原隰,原隰哉卑若。我行其水滨,水滨哉寒若。我行其水中,水中哉冰若。”
6,严月:这个别称与严冬相同,表示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就是严寒之月。《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王曰:‘嗟!予有疾兮。予有疾兮!不知其故兮?’帝曰:‘予告女兮!予告女兮!女无罪兮!女无罪兮!惟予命之衰兮!惟予命之衰兮!’王曰:‘嗟!予命之衰兮!予命之衰兮!何日斯迁兮?何日斯迁兮?’帝曰:‘予告女兮!予告女兮!惟严月之望兮!惟严月之望兮!’”
7,除月:这个别称表示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份,也就是除去旧岁之月。《诗经·大雅·文王》:“除月之时,王曰:‘嗟!’”
8,末冬:这个别称表示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后一点儿的冬天,也就是冬季的末尾。《诗经·小雅·斯干》:“末冬之月,风雨交作。”
腊月的诗句
1.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陆游《腊月》
2.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杜甫《腊日》
3.腊日不饮独游湖,如此清尚他人无。——苏颂《次韵苏子瞻学士腊日游西湖》
4.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少睡。——白居易《与元九书》
5.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佚名《行行重行行》
6.腊日频年未尝雪,今春雪与腊俱来。——李之仪《次韵雪》
7.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汪莘《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8.少壮心空在,悠然感岁华。——梅尧臣《腊日雪》
9.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0.岁晚深居嬾出游,小窗终日寄悠悠。——陆游《腊月十四日雨》
11.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12.腊尽愁难尽,春归人未归。——《喻世明言·卷一》
13.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腊月吃什么传统东西
腊肉
腊月的传统美食之一是腊肉。腊肉是通过将猪肉经过腌制、晾干而制成的一种肉制品。它的制作过程繁琐,但口感香醇,咸香味浓,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腊肉寓意着团圆和丰收,人们通过品尝腊肉,祈求来年家庭和谐、幸福美满。
腊味
除了腊肉,腊月还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传统美食,那就是腊味。腊味是由各种食材腌制而成的,如腊肠、腊鸭、腊肚等。腊味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腌制和晾干,因此口感鲜美,香味扑鼻。腊味在腊月期间被用来招待亲朋好友,象征着丰收和富裕。
年糕
腊月还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糕点,那就是年糕。年糕是由糯米制成的,形状多样,口感软糯,有着浓郁的甜味。年糕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其名称与“年年高升”谐音,人们食用年糕,希望来年能够步步高升、事事顺利。
腊月的传统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的表达。通过品尝这些美食,人们希望迎接新年的到来,团圆、幸福、丰收,同时也祈愿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健康、事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