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堂可以放在财位吗 财位放佛堂好不好?
婚纱床头照挂在哪个高度?
很多人喜欢将结婚照片放在床头,床头代表坐山,坐山代表丁,向山代表水,结婚照放在床头,代表夫妻间有良好的感情生活。结婚照放在向山,代表二人在金钱上有很多瓜葛和纠缠,但这亦指好的方面,代表二人感情深厚。结婚照不能放在床的右方,堪舆学中称右方为“白虎位”,放在此方会对婚姻造成不利。结婚照宜放于床的左方即“青龙位”,可使二人的婚姻运获得加持,幸福圆满。
注意:将婚纱照摆放在卧室床头的正上方是非常大的忌讳,应该都知道只有在灵堂布置上,才会把照片放在正中间,因此这样是非常触霉头的,会给家庭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不仅会对家里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大,并且还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睦,使得夫妻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会争吵不休,从而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因此一定要牢记不要将婚纱照摆放卧室床头的正上方。
灵堂能设在死者生前的卧室里吗?牌位应该放在哪个方向?
你这类情况有点特别。
一般来说,菩萨佛雕像,放在家里也是增加我们信仰信心的一种方便法门。不过若放在家里,切记为了保持恭敬心和对佛菩萨的敬仰,有三个地方是不可以的,一是卧室(有男女情爱)、厨房(有油烟污浊)、厕所(臭气污秽),所以最好的地方是客厅和书房,也有人放在玄关等处,都是可以的,至于方位朝向,其实无需讲究的,你觉得摆的庄严就好,“心诚则灵”。
至于那些讲究方位的俗家说法,是对佛法的误解,你想若是伟大的佛菩萨还要讲究摆放的方位的话,哪谈得上法力无边呢!所以不要把信仰和迷信、风俗混为一谈。——因此,你的情况是可以讲逝者与佛菩萨的像一起供在逝者的卧室的。
另外告诉你如何上供:
1、摆香案,神佛像居中(逝者相片摆在佛前面,但不要挡住佛。如果挡住了,就把佛像垫高),前面摆五供(香炉1具居中,插三枝香;左右2花瓶,插鲜花三枝或五枝,以单数为宜;左右烛台一对,插红蜡烛。
合称“五供”)。
2、五供前面摆五谷(五种颜色的谷物,如大米、黑豆、绿豆、黄豆、花生等)、五果(五色水果如苹果、橘子、香蕉、葡萄、梨子等),三杯清茶等,切记不可以放荤腥,否则有损神佛福德(因为成神则“不食人间烟火之物”)、也损害自己的福报。
丧事灵堂内怎样分上、下席位
1、右侧靠里面或者是靠外面都是为上首?客到主家。如果灵堂方向有变化中国传统方位认为是“右为上”,即东方为上首,比如坐东朝西,即右边方向为上首,那么还是右为上,客人右手所指的方向就是上首。根据这个传统。相对的也就是左为下,祭奠先灵时。那么怎么确定“右”方呢,即右侧南方为上首,假如是北屋,老二老四站跪在左侧西方,都是为上首,客人面向北,兄弟几人可按照老大老三站跪在右侧东方。
2、灵堂,是人们为了缅怀已故的人而设立的作为寄托哀思的殿堂。灵堂的正中摆放灵柩,前面设牌位、香案、蜡烛、三牲及供品等,两边是鲜花与花篮,后方高悬横幅,为该仙逝者治丧,前部边上是演奏哀乐的乐队与守灵人。
送灵仪式是什么
这部动画片里面提到的送灵仪式就是超度灵魂的一个知仪式。
不过中国的彝族确实有这种仪式。是一种信仰和习俗。
送灵归祖仪式"尼木措毕"曾经广泛流存在川、滇、黔、桂彝族人民的民俗生活传统中,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今仅有凉山彝族地区道保留得较为完整,它是彝民族的永恒的"心灵图式",是彝民族共有的族群记忆内和历史积淀,是难得一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凉山彝族的"尼牡措毕",是彝族宗教容中传承绵远的祭祀仪式.通过"尼牡措毕"的超度亡灵活动,充分表达出彝族的宗教理念与信仰习俗。.。
晋中埋葬死人的风俗
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礼仪,特别是长辈的丧葬礼仪。
《论语·学而》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中“慎终”,即指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
孟子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在“ 送死重于奉生” 观念的支配下,早在春秋时期,丧礼已经形成一整套礼仪。从初终到大殓、殡葬、葬后,约有40余项。
以后历代传承,虽有简化衍变,但主要程序却一直相沿未改。山西晋中大体遵循着这一套程序。
-一、初终- 亡人气绝后,都讲究趁其身体未僵硬时,以最快的速度为死者换上预先特制的“寿衣”、即“送老衣”。还有些地方是在绝气之前就提前换好了。
这是因为死者身体僵硬后,替换衣服会更为困难。“寿衣”包括单衣、夹衣、棉衣、棉袍或棉大衣,其件数用单数不用偶数,忌用兽皮、毛料及灰色布料。
替换下的衣服,地讲究随手撂在房顶,待安葬时烧掉或任其日晒雨淋,不再处理,以祛除不祥。- 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后,还要理发、洗涤,进行整容,在死者的袖筒里放一些纸钱和面粉与头发揉成的圆球,然后用麻披把袖口和裤腿口扎住,称之为“打麻伴”。
晋中祁县等地则在死者左手放一串与死者岁数相等的小面饼,名为“咬牙饼子”;再在死者右手放一条鞭子或拂尘;把死者咽气后烧化的锡箔用纸包好,放入死者怀中;最后再给死者搂上一条麻披拧成的带子。人死后魂归地府,纸钱、锡箔是用作盘缠的;去地府要经过恶狗村,有面球、面饼和鞭子就能够抵御恶狗的扑咬。
沁县一带把装在死者袖子里的小面饼,就称为“打狗饼”。- 死者绝气后,口中还要放入一枚古铜钱,叫做“口含钱”。
这一习俗由古代“含玉”的丧礼衍变而来。死者的亲属不忍死者空口而去,在其口中放入玉石一类物品和谷物。
后来一些地方直接把饭放在死者口中,则名为“ 含饭”。都是认为死者口中含钱 、含饭入殓,这样到阴间才不会挨饿。
- 给死者装束好以后,家人即将其从床榻上移置到一块木板上。讲究“男正女侧”,即男性死者仰卧 ,女性死者侧卧 。
这叫做“停丧” 或“ 停尸”。安置之后,要有一块布盖在死者脸上,俗称“打善面纸”。
蒙面布也好,蒙面纸也罢,古代都称为“面衣”,据说春秋时的吴王夫差是始作俑者。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夫差不听伍子前的劝谏,以至国破身降。
临死时觉得不好意思在阴间再见到先死去的伍子胥,让人给他脸上蒙了一块绢帛才咽了气。人们沿用这一习俗,却不是因为死者生前做了什么亏心事,而羞于在阴间见到先死的人。
有的说,是家人不忍见死者之面;有的说,是由于死者咽气后面容不太好看。其实都是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让死者安息。
以上这些程序是传统丧礼中的“小殓”。- 在为死者寿衣时,讲究不能哭。
认为死者正在绝气之际,哭迷了路,死者的灵魂就无所归宿;或者认为泪水落在死者身上,会出现走尸、僵尸等不祥事故。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安放停当后,全家男女老少这才大放悲声,嚎啕痛哭,并烧化纸钱,俗称“烧倒身纸”、“下炕纸”。
至死者去世的傍晚烧纸,称为“烧黄昏纸”。其意在于以金钱贿赂阎王,买通小鬼,放死者灵魂附体,重回人世。
烧过纸钱以后 ,久久不见死者复生 ,家人才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俗称“嚎丧”。-死者小殓之后,家人请来同族长辈和邻里乡亲,共同商定丧葬事宜,然后亲自去或请人去亲友家报丧。
长辈去世,儿孙要身穿孝衣,手持哭丧棍,奔赴亲友家叩头报丧“送孝”。- 死者的家门口要贴白纸黑字的讣告 ,又叫“ 门状”,写明死者生卒年、月、日与殡葬安排等事项。
晋中祁县一带要在街门上糊白纸,死者为一户之长,而且年龄已进入古稀之年,街门满糊以白纸;如不足60岁,或夫妇有一方健在者,只能糊半边街门,一般是男左女右;死者如系小辈,双亲尚在,则只能在门额垂贴一张白纸。晋南是把纸折叠起来剪成条状花絮,死者多大岁数,就剪几条,然后悬挂在大门外。
停尸期间,死者头前或脚后要点油灯或蜡烛,俗称“引魂灯”,又叫“ 指路灯”、“ 路灯”、“长明灯”。阴曹地府一片漆黑,死者的亡灵要借助于灯光才能看清道路。
同时,还要不时烧化纸钱,并把纸钱灰装在瓦罐内,留待入葬时与棺木一起埋入地下,以供死者在阴间使用。这叫做“烧倒头纸”。
死者身边放一瓦盆,每次祭奠时都要往里放一些酒食,也留待入葬时埋入地下,认为这样死者在阴间就不会成为饿鬼。这叫做“倒头饭”。
- 死者咽气的当天夜里,要前往本地的土地庙、城隍庙或五道庙举行一种仪式,“ 压魂”“ 告庙”,意思是向阴间报到。在鼓乐吹打下,死者的儿子用盘端一张纸,进庙磕头拜礼后 ,把纸放在香炉内,俗称“ 纳纸”。
在死者亡故的第二天夜里,介休一带讲究家人绕街行走,一边烧化纸钱,一边嚎啕痛哭,称为“知死”或“寻魂”。榆次等地则在本院土地神前设香案,烧化纸钱 ,焚烧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 ,全家人痛哭尽哀,名为“点化钱”。
- 停尸期间,要有人在一旁守护,严防猫、狗等活物跳越其上;如果是在夏季,又要防电闪雷鸣,意恐“惊尸”、“炸尸”。沁县等地预防的办法是在死者。